辅酶测定试剂盒的应用原理主要基于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方法,针对不同辅酶特性采用差异化的检测策略。以下是主要技术路线的分类阐述:
一、酶偶联反应法
1、级联酶促反应检测
通过特定酶(如苹果酸脱氢酶、柠檬酸合酶)催化辅酶参与的代谢反应,生成可定量检测的产物。例如乙酰辅酶A的测定中,其与草酰乙酸在柠檬酸合酶作用下生成柠檬酸,同时偶联苹果酸脱氢酶反应生成NADH,通过检测340 nm处NADH吸光度变化实现定量分析。
技术优势: 高特异性,适用于动态监测代谢过程中的辅酶水平。
2、硫酯酶-显色体系联用
部分试剂盒(如AkrivisBio产品)利用乙酰辅酶A特异性硫酯酶分解目标分子释放硫基,结合荧光增强底物(如DTNB替代物),通过荧光强度变化提升检测灵敏度(较传统方法提高5倍)。
二、免疫学检测法(ELISA)
1、双抗体夹心法
采用包被抗体捕获样本中的辅酶(如小鼠A-CoA),再加入酶标记二抗形成复合物,通过底物(如TMB)显色反应,颜色深度与辅酶浓度正相关。此方法适用于复杂生物样本中的痕量检测。
2、抗原-抗体-酶标系统
如NAD+检测中,微孔板预包被特异性抗体捕获目标分子,引入酶标记二抗催化底物显色,实现间接定量。巴豆酰辅酶A检测同理,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与酶联放大信号。
三、跨平台技术优化
1、灵敏度提升:通过荧光底物(如MA-0127试剂盒)或基质净化技术,检测限可达皮摩尔级,覆盖全物种样本。
2、高效检测:部分方案实现15分钟内完成样本处理与检测,显著提升实验效率。
3、广谱兼容性:适配细胞裂解液、动植物组织及体液样本,满足多样化研究需求。